三官大帝(三界公)

建議向神明祈求保佑願望

  • 事業運
  • 財運
  • 長輩的健康運
  • 家庭運
  • 補運改運
    (三界公主打 賜福、赦罪,解厄,對於無心的錯誤,造成的因果災禍,可向三界公祈求保佑)

神明傳略

中國自古以農立國,因此對於天地萬物,都保持無比崇敬的態度。此外,因為黃河為母親河,中原耕地灌溉,多半依賴黃河。但據史料紀載,自西元6世紀到十九世紀,黃河氾濫將近1600百次,其中有6次影響巨大,造成百姓大量遷移,史稱「六大遷移」。可見水災對自古以農立國的中國,影響有多大。
所以對於天災地變和水厄,成為百姓祈求的重點。三官大帝代表著天官、地官和水官。「天官賜福、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」。
因此,三官大帝在天界的地位,也僅次於玉皇大帝。可見三官大帝對百姓的重要。而三元節也成為中原百姓的重要節日。

上元節(正月十五日)為天官壽辰,

中元節(七月十五日)為地官壽辰,

下元節(十月十五日)為水官壽辰,

百姓多半都會隆重祭祀,祈禱三官大帝保佑。
民間相傳三官大帝為堯帝、舜帝、禹帝,代表天官、地官,和水官。

(堯帝命羲和觀天象、制定曆法,授民農時,是為知天,舜帝,來自民間,熟悉農務,將百官執掌,明確分工,明定制度,各司其職,是為制地,禹帝治水,因勢利導,且堅忍卓 絕,過其家門不入,遂絕水患,是為治水)

神明聖號

  1. 百姓稱三官大帝為「三界公」,客家話稱為「三界爺」,又稱「三元大帝」
  2. 道教稱三官大帝為「上元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大帝,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,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陰大帝」。
  3. 道教還有另個說法是三官大帝是三清道祖所化,但此說法有邏輯上的問題,因為道教稱三清道祖是神格高於玉皇大帝,為天地之始。但道教說法三官大帝是位於玉皇大帝之下第二位,因此,三清道祖化三官大帝說法有待商榷。

封神簡歷

  1. 三界公為道教神衹,非出自天子敕封或姜太公封神。
  2. 民間百姓對天地自然災變的恐懼謹慎,遂有對天地的敬拜,一如玉皇大帝。因此,三界公的神格,與天地自然密不可分。因此無須特定封神,而是由原始的信仰崇拜,轉化成具體的神明。
  3. 三界公的信仰,道教的推動,也具有一定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