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帝君(梓潼帝君)

建議向神明祈求保佑願望

  • 考試運
  • 事業運
  • 財運(文昌帝君的前身蜀王張育的戰馬,世稱「祿馬」,相傳能帶福祿)
  • 健康運(“梓潼帝君化書”文中提到文昌帝君曾割肉餵食母親,母親病則痊癒,不僅代表文昌帝君的孝順,也彰顯文昌帝君能保佑信徒健康)
  • 官非運(據說梓潼神在當地,許多百姓遇到不公平待遇時,都會向梓潼神伸冤,請神明主持公道。)

神明傳略

有關文昌帝君的傳說,根據相關史料和民間傳說,文昌君可能是東晉時期蜀王「張育」,也可能是梓潼神明「張亞子」,再結合文昌星後,成為目前我們熟知的文昌帝君。
因為我們向文昌帝君祈求,通常是考試運,但在宋朝皇帝在敕封時,封號都有「武」字,可見在宋朝皇帝敕封時,皆因於戰有功,此形象與蜀王「張育」符合,且蜀王「張育」戰死後,被封為「雷澤龍王」。
而且地方學子在赴試前,通常會向神明祈求好運。相傳梓潼神張亞子,對於試題和考試重點,都出過預言,特別靈驗,所以廣受士子崇拜。還有據聞王安石幼年時曾過張亞子祠,風雨大作,以後他果然位至丞相。
直到元朝皇帝加封梓潼神之後,自此將文昌星與梓潼神結合,
到明代後,文昌帝君已與張育和張亞子,合而為一。

神明聖號

「文昌武烈梓潼帝君」,簡稱「梓潼帝君」、「文昌君」,「文昌帝君」

封神簡歷

  1. 唐玄宗時因安史之亂時走避蜀地,宿七曲山,夢見張亞子顯靈預言,故封「左丞相」
  2. 唐僖宗時為避黃巢之亂入蜀,又親祀梓潼神,封「濟順王」
  3. 宋真宗咸平年間封「英顯武烈王」
  4. 宋光宗封「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」
  5. 宋理宗時封「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」
  6. 元仁宗延祐三年時封「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」
  7. 明弘治元年(1488)給事中張九功請正祀,天下學宮皆立「文昌祠」。
  8. 清代崇奉之風極盛,每至古曆二月三日「文昌帝君」生日,朝廷都派官員前往祠廟祭祀。